图为航拍的正定新区。2016年,我省引进京津地区资金3825亿元,比上年增长10.7%。曹妃甸区、渤海新区、正定新区等一批省级战略平台,成为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的前沿阵地。 河北日报记者 田瑞夫摄
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我省一大批新区、示范区被寄予厚望。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曹妃甸区、渤海新区、正定新区、冀南新区、张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北戴河生命健康产业创新示范区、邢东新区等重大承接平台建设,确保接得住、接得好。重点抓好石保廊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推动共建科技园区、创新基地、技术市场、转化基金和创新联盟。
这些重大平台,如何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支点?对此,两会代表、委员们展开热议。
1精准构建承接平台,确保北京非首都功能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
2016年,我省引进京津地区资金3825亿元,比上年增长10.7%,占全省引进省外资金总额的一半以上。
省发改委主任陈永久代表亮出的这些数字,让人振奋。越来越多的投资占比,成了京津冀三地产业深度融合的重要见证。其中,曹妃甸区、渤海新区、正定新区、冀南新区等一批省级战略平台,是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的前沿阵地。
“去年以来,我省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要求,配合国家开展了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前期研究工作,加强这些省级战略平台的产业配套能力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承接京津产业转移更加定向精准。”陈永久代表表示,今年,我省将继续把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作为战略任务,发挥各地比较优势,打造各具特色的产业园区等发展平台和载体,通过精准构建承接平台,进一步提升承接能力和水平。
“只有把工作做得精准,精准确定功能定位,精准选择协同发展的载体和抓手,才能确保北京非首都功能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保定市委书记聂瑞平代表表示,今年,保定市将抓实一批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的重点工程,强力推动中船重工海洋装备科技产业园、北京公交智造产业园等重点项目,打造一批高端平台,建设好白洋淀科技城、涿州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安国中药都等18+N高端对接平台,在合作方式、产业水准、推进效率等方面发挥示范作用。
邢东新区是邢台市重点打造的产业承接平台,去年获批成为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邢台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周永会代表介绍,目前,他们已启动邢东新区4.5平方公里起步区的建设,谋划了总投资超160亿元的高铁综合交通枢纽、中央生态公园等一批重点工程项目。“下一步,我们将坚持绿色化、高端化、集约化、国际化标准,着力推动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和重大产业支撑项目,尽快将邢东新区打造成为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的主平台。”
2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带动三地尽快形成互利共赢的创新链
示意图上,京港澳高速、大广高速、京台高速由北向南将我省若干省级以上高新区和科技园区串联起来。“这就是京南‘硅谷’的方位布局。”手持这幅图纸,省科技厅厅长马宇骏代表言语中饱含激情。他口中的京南“硅谷”,是我省去年获批的河北·京南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
“京南示范区已纳入国家‘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总体布局。”马宇骏代表介绍,目前,规模10亿元的京津冀科技成果转化创业投资基金已注册在示范区核心区,投资将向示范区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