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中和农信:“本地人”助力灾后重建
搜索:
您的位置: > 中国行业网 > 教育资讯 > » 正文

南京男子41年救起23名落水者 背200斤壮汉都能游

  48岁的张猛,是南京市溧水区城乡建设局的一名普通职工。看上去很普通的他,却有个响亮的绰号——“水上漂”。他身名远扬,不光因为身怀“绝技”,更因41年来一次次救人的壮举:从7岁救起一名落水小伙伴算起,至今他已从水中救出23名落水者。

  12月5日,记者从江苏省见义勇为基金会获悉,即将举行的第13次全国见义勇为英雄模范表彰大会上,张猛将被授予“全国见义勇为英雄”称号,全国获此荣誉的仅7人,其中3人系追授。

  来自一项独门绝技

  苦练高式蛙泳,背着200斤的壮汉都能游

  2003年夏天的一天下午,一名男子在溧水中心水库游泳时,在距岸边约300米处突然腿抽筋,挣扎着大喊“救命”。已经上岸的张猛听到后,跳入水中快速向落水者游去。距离对方三四米时,张猛根据救人经验,大声对他喊:“不能抱住我,不然我们俩一起歇……”

  可当张猛游过去后,落水者本能地一把抱住他,要命的是,这名男子重约200斤,张猛猝不及防呛了水。“水上漂”毕竟水上功夫了得,遇险不慌,很快调整好姿势,双手托住落水者颈部,让他的脸露出水面,落水者很快缓过神来。

  “趴我背上,我带你上岸。”在张猛示意下,这名落水者趴到他的后背上,张猛则施展“水上漂”绝技,用高式蛙泳将落水者慢慢救上岸。

  张猛“水上漂”的绰号正是来自于他的高式蛙泳,哪怕背上趴着一个人,他照样能在水中游,“根据多年的救人经验,高式蛙泳是最好的一种泳姿。”为此,张猛平时有意识地锻炼上肢力量,加强练习俯卧撑。有时还让泳友趴在自己背上,锻炼水中救人技能。

  不过,极少有人能学会这一招。“这是我的一技之长,希望能救更多的人。”

  来自一个“光荣传统”

  父亲年轻时,也曾救起过两个人

  张猛乐于救人是有着“遗传”的,“我父亲年轻时也救过两个人。”张猛小时候常和小伙伴在溧水护城河的浅水区游泳。7岁那年夏天的一个中午,他和几个小伙伴在河边玩耍,一个11岁男孩滑到深水里,在水上乱扑腾喊“救命”。这一幕将小伙伴们吓坏了,赶紧跑上岸去喊大人。

  正值夏天午后,附近根本没有大人的影子。游泳本领有些稚嫩的张猛没有慌张,四下搜索找到一根大树棍,赶紧抱起来走向齐胸深的河水,将大树棍伸给落水小伙伴让其抓住,再慢慢往岸边拖。当大人们赶来时,张猛已和小伙伴上岸了。

  附近水库每年都发生溺水事故,活生生的生命瞬间没了。这深深刺痛了张猛,他开始有针对性地进行水中救人练习,并掌握了自己特有的救人泳姿——高式蛙泳。

  来自一群热心伙伴

  组织成立救援连,哪有危险就出现在哪

  慢慢地,救人成为了张猛生活的一部分。一年365天,他几乎天天下河。特别是夏天,张猛成了“义务救生员”。“一旦发生溺水事故,如果不及时赶到救人,过几分钟就没希望了。”张猛感到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2012年夏天,他组织溧水水上应急救援连,让更多水性好的热心人参与进来。

  该组织得到政府大力支持,在民间“名气”也逐渐传开,越来越多的人在遇到险情时都给他打电话。有的人被救之后当场拿钱酬谢,但张猛一概拒绝。“我们做这个纯粹是义务的,根本不收任何费用,也不会收别人送的东西,否则就失去见义勇为的意义了。”张猛说。

  一次次下水救人、救援,危险也总伴随左右,家人很担心张猛的安全。张猛安慰家人:“放心,我心里有数,会掌握分寸的。”慢慢地,家人把担心埋在心底,支持他的救人行为。

  多年来,张猛先后救起23名落水者,被称为“水中英雄”。但平时,他做的更多的还是宣传安全游泳知识,指导游泳者提高游泳水平,特别是夏季溺水事故高发期,他天天巡视周边的水库,竖起警示牌,以防发生意外。

我来挑错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广告合作 - 网站留言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