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2日,内蒙古呼和浩特白塔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800万人次,再次刷新历史记录。呼和浩特机场公司为第800万名幸运旅客颁奖,并联合各运营航空公司在航站楼举行了“感恩有你,携手启航,共赢未来”宣传推广活动。
呼和浩特机场从五顶帐篷起家,于1958年建成通航。航站楼是帐篷,机坪是草地,首府机场是名副其实的“草原机场”。伴随着改革开放,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呼和浩特机场的规模开始不断扩大。2005年11月22日,呼和浩特机场年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100万。从2006年开始,随着民航大众化的普及,呼和浩特机场规模不断扩大,航空公司对机场的关注度也逐步提升,呼和浩特机场发展驶入了快车道,2008年突破200万,2010年突破300万, 2012年突破500万,2013年突破600万,2015年700万,基本上每年冲一个百万台阶。
近年来,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两级政府以及民航上级主管部门的关注和大力支持下,呼和浩特机场以服务服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不断完善航线网络。过去10年间,呼和浩特机场运营航空公司从10家增加到目前的41家,通航机场从30个增加至80个,运营航线从38条增加至152条。目前,呼和浩特机场实现了除拉萨以外的所有省会城市通航,并开辟呼和浩特周边上海、西安、郑州、石家庄、太原、天津等地的2 小时飞行圈,重点加密了至西北、东北、北京、成都、重庆等重点城市的航班频次,航班时刻分布均匀,为旅客出行提供多种选择方案;至区内航点基本实现了全覆盖,通航点达到了13个,至区内锡林浩特、赤峰、通辽、乌兰浩特、呼伦贝尔等机场的“支线快线”,每天不少于4个航班,至区内其他支线机场每天也在2班以上,初步形成以呼和浩特为枢纽,干支航线相结合的航线网络布局。在不断加密国内及区内通航点的同时,呼和浩特机场在国际及地区航线网络建设方面持续发力,在原有至蒙古乌兰巴托、日本名古屋、台北、香港定期航班的基础上,陆续开通了呼和浩特直达泰国曼谷、柬埔寨暹粒、韩国首尔、越南岘港和泰国甲米等9个国家(地区)17条国际及地区航线。随着航线网络的不断丰富,呼和浩特机场正逐步成为区内外旅游往来内蒙古和世界各地的重要空中桥梁。
作为内蒙古自治区唯一的干线机场和首府机场,呼和浩特机场不仅要满足当地百姓出行需求,还肩负着提升区内其他支线通达性的重要责任。为此,呼和浩特机场在持续完善航线网路布局,在增加至重点城市的航班频次,合理优化航班时刻的同时,进一步增强呼和浩特中转服务功能,推出了“六免、四优、三享”的13个中转服务措施。“六免”包括中转旅客免二次安检、中转行李免再次托运、当日中转旅客免费餐食、隔夜中转旅客免费住宿、免费市区游、免费接送机;“四优”包括优惠中转机票、优惠使用头等舱休息室、优惠餐食、优惠购物;“三享”包括享超短衔接时间、享中转全程引导、享专属休息区。同时,呼和浩特机场积极与运营航空公司沟通,推出中转联程产品,让旅客体验高效、轻松、优惠、便捷的中转服务。
据统计,在各项中转优惠措施的刺激下,2016年,在呼和浩特机场中转旅客的旅客预计将突破42万人次,同比增长56%,中转旅客占机场旅客吞吐量的比重将达到5.2%。呼和浩特中转的不断发展,正逐步成为机场运输生产发展的第二引擎。(唐永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