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18日,贵州茅台股价突破400元创历史新高,市值超5000亿元,与贵州省2016年11734亿元的GDP总量相比,茅台市值约为贵州GDP的一半。这值得茅台人自豪,但市场追捧的背后,是茅台集团坚持“美丽茅台”目标,坚持从生态发展的角度来发展企业。
长期以来,茅台集团在产品研发生产的同时,在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上也在不懈努力。茅台集团设立了“美丽茅台”的目标,其含义是全力打造“镇在山中,山在镇中,水环绕着镇,镇环绕着水的干净、整洁、美丽、适宜人居”的幸福小镇。
为了让梦想照进现实,茅台集团多方发力采取措施:为了保卫水源赤水河,茅台启动了赤水河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治理环境污染、优化河流生态;而对于所处地域茅台镇的环保也是不遗余力。
“环境是茅台发展的底线,保护好茅台赖以生存的环境是守护茅台酒的绿色生命线,理应像爱护眼睛一样维护我们良好的生态系统。”在公开场合,茅台集团主要负责人多次表达了这样的观点。
保卫“美酒河”
“佳酿出处,必有好水。”这是茅台酒与赤水河的真实写照。
赤水河发源于云南省镇雄县,流经云、贵、川三省接壤地区,因河流含沙量高、水色赤黄而得名。但赤水河还有另外一个著名的特质,那就是随季节变化水质也不尽相同,尤其在茅台酿造用水量大的重阳节前后至翌年端午节间,赤水河的水正处于一年中最为清澈透明的时候。此时的河水微甜爽口,酸碱适度,各项指标均符合优质饮用水标准,非常适合制作美酒佳酿。正因如此,赤水河又被称为“美酒河”,沿岸聚集了大量国内顶尖的白酒企业,“国酒”茅台也在此列。
事实上,早在1972年,周恩来总理就已明确指出,在茅台酒厂上游100公里内不能因工矿建设而影响酿酒用水,更不能建化工厂。为此,茅台集团一直将茅台镇沿赤水河上游100公里、赤水河两岸20公里范围内地区作为赤水河流域核心生态保护区域,并收到了显著成效。
而为了推动国酒水资源保护区的建立,茅台酒厂1995年就进入了国家水系统防污染管理网,是当时全国范围内正式加入的第一家企业。
2007年,为了保护茅台酒基地生态环境,贵州省环保部门与茅台酒原产地域的25家规模以上白酒企业签订了“十一五”(2006-2010年)期间主要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的责任书,规定到2010年其二氧化硫等主要污染物须较2005年下降10%。
当年,贵州省又出台了《赤水河上游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贵州境内)》,投入近26亿元保护赤水河及周边的生态环境。
而茅台集团也规划了茅台酒中长期生态环境保护的缓冲区和禁建区,投入大量资金对赤水河西岸荒坡进行绿化修复。据不完全统计,相关投入已超过2亿元。从2014年起,茅台集团连续10年每年出资5000万元作为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基金。
建设茅台镇
2013年7月,主题为“建设生态文明——绿色变革与转型”的“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在贵阳举办。论坛上,茅台的绿色生产理念吸引了大家的关注。此后每一年的论坛会上,茅台集团的绿色生态理念都备受关注和推崇。
以改进生产工艺为例,近年来,茅台集团用于环境治理的投入累计达到10亿元,建成了废水处理站、垃圾处理场、建成了废气废水在线监测系统,完成了新老厂区污水综合治理管网建设,先后建成了4座废水处理设施,日处理污水量达到27000吨左右,实现了污染物达标排放。为了进一步减少排放,茅台还投资1亿元进行“煤改气”。
对茅台而言,其生态理念不仅是改革生产工艺、加强清洁生产,也不只是针对赤水河流域,还将其扩展到了整个茅台镇的相关建设。